在线工具

首页> 汉语字典>

舆的意思-舆的解释在线查舆字-舆字的部首

汉语字典
舆的意思-舆的解释在线查舆字-舆字的部首

字:

拼音:

繁体字:

輿

笔画数:

14

部首:

舆字的解释

解释:

(形声。从车,舁声。本义车厢)

同本义

舆,车舆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车中受物之处。

舆人为车。--《考工记》

木材…曲者宜为轮,直者宜为舆。--《潜夫论》

车辆,尤指马车

困于金舆。--《易·困》

今乘舆已驾矣。--《孟子》

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。--《老子》

又如舆士(车夫);舆服(车子和衣冠的总称);舆几(车子与几案);舆马(车马);舆轮(车轮);舆骑(车骑);舆帅(主管兵车的官吏);舆薪(车子、柴木等大东西。喻指显而易见的东

西)

轿子

舆 yú

①车箱。

②车。

③指载柩车。

④轿子。

⑤制作车箱的工匠。

⑥古代职位低贱的吏卒。

⑦特指驾车的人。

⑧抬;扛。

⑨运载。

舆2 yù通"誉"。名誉;荣誉。


更多解释:

舆 yu 部首 臼 部首笔画 06 总笔画 14 舆

area; carriage; popular; public; sedan chair;

(1)

輿

(2)

(形声。从车,舁(yú)声。本义车厢)

(3)

同本义 [cabin]

舆,车舆也。--《说文》。按,车中受物之处。

舆人为车。--《考工记》

木材…曲者宜为轮,直者宜为舆。--《潜夫论》

(4)

车辆,尤指马车 [carriage;chariot]

困于金舆。--《易·困》

今乘舆已驾矣。--《孟子》

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。--《老子》

(5)

又如舆士(车夫);舆服(车子和衣冠的总称);舆几(车子与几案);舆马(车马);舆轮(车轮);舆骑(车骑);舆帅(主管兵车的官吏);舆薪(车子、柴木等大东西。喻指显而易见的东西)

(6)

轿子 [sedan chair]。如肩舆;彩舆;舆士(轿夫);舆夫(轿夫)

(7)

贱官,仆役 [servant]。如舆隶(贱役,奴仆);舆皂(古代十等人中两个低微等级的名称。用以泛称贱役;贱吏)

(8)

古地名 [yu prefecture]『置,属临淮郡,东汉改属广陵郡,南朝宋并入江都县。故城在今江苏省江都县西

(1)

輿

(2)

大众 [popular;public]

舆,多也。--《广雅》

皂臣舆。--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。服注众也。”

(3)

又如舆情不洽(众人反映不好);舆议咸冤(众人都认为冤枉);舆望(众望)

(1)

輿

(2)

通舁”。共同抬[东西] [(of two or more persons) carry]

遂舆机而往。--《礼记·曾子问》

舆豭从之。--《左传·哀公十五年》

(3)

又如舆机(置尸于机上抬之。机,抬尸之床。用指出殡)

(4)

运载 [transport]。如舆粮(运载粮食)

(5)

指载柩车 [carry]。如舆榇(用车拉着棺材。表示有罪当死或就死之意);舆尸(以车运尸);舆棺(载棺以随,以示决死)

(6)

乘坐 [ride]

舆轿而隃岭。--《汉书·严助传》

舆论

yúlùn

[public opinion] 众人的议论

舆情

yúqíng

[public sentiment;popular feelings] 群众的看法、意见

明察舆情

舆台

yútái

[lower-rank person] 舆和台是古代奴隶社会中两个低的等级的名称,后来泛指奴仆及地位低下的人

舆图

yútú

(1)

[map]∶地图(大多指疆域图)

御史秦舆地图。--《史记·三王世家》。索隐天地有覆载之德,故谓天为盖,谓地为舆。”

陛下车驾长驱直捣幽州,取萧后舆图以归。--《杨家将演义》

(2)

[territory]∶指疆域;疆土

舆图之广,历古所无。--《新元史·世祖纪》

窃恐舆图日蹙,天下非复赵家之有矣。--《平妖传》

(輿)

yú ㄩˊ

(1)

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,后泛指车~马。肩~。

(2)

古代奴隶中的一个等级,泛指地位低微的人,亦用以指众人的~台。~论。~情(群众的意见和态度)。

(3)

疆域~地。~图。堪~(相地,风水)。

郑码nbho,u8206,gbkd3df

笔画数14,部首臼,笔顺编号32111512511134

反馈时请留个联系方式,方便与您沟通和感谢。

汉语字典工具简介:

汉语字典是专门用来解释汉语词汇意义、用法、发音等信息的工具书。它对于学习汉语、研究语言以及日常沟通中确认词汇的正确用法都非常重要。,它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查询中文字词的释义、发音、笔画等信息。用户只需输入要查询的字词,汉语字典工具就会立即显示相关的结果。汉语字典是汉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重要工具,它不仅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汉语,也是研究汉语语言和文化的重要资源。